私募基金
证券时报记者沈宁许孝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社会财富显著增长,居民理财需求日益提升,证券私募业随之不断发展壮大。十年磨一剑,改革促发展,过往十年间,证券私募业与资本市场改革共进,从粗放走向规范,由懵懂走向成熟,成长为大资管行业中最具活力的“新势力”。
更为关键的是,证券私募业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找准自身定位和价值所在。着眼长期价值、夯实核心能力、敢于开拓创新,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,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多正能量。
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
万丈高楼平地起,一砖一瓦皆根基。过去十年,证券私募业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,逐步告别草根形态和野蛮生长,进入到阳光化运作、规范化运行的阶段,行业规模大幅扩张,发展气象焕然一新。
早期,证券私募业门槛较低,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监管的边缘地带,无托管状态的账户管理合作是最主要的生存模式。直到2003年,云南信托试水推出国内第一只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信托计划“中国龙”;2004年,赵丹阳的“赤子之心”以投顾形式借道深国投信托推出了“深国投-赤子之心(中国)集合子基金信托”,开创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阳光化的先河。
当时,私募基金的数量和管理规模都很小,管理人以“民间派”为主。2007年大牛市催生了第一波“奔私”浪潮,淡水泉投资赵军、星石投资江晖、朱雀投资李华轮、从容投资吕俊等纷纷奔私,证券私募业从此崭露头角。
2012年,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。2013年,修订版的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发布,明确了私募行业的法律地位。到了2014年,更是对私募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。
2014年3月,《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》施行,私募机构第一次拥有了独立基金管理人身份,50家私募管理人(其中33家为证券私募)首批获颁登记证书;2014年8月,证监会正式公布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,它的制定执行为私募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提供了明确依据,新增私募机构自主发行这一选项,对规范、促进私募业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证券私募业此后步入发展快车道,私募管理人百舸争流,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齐头并进。为了进一步正本清源,抖客网,针对发展中的部分乱象,监管部门从2016年起又出台一系列监管规则,帮助证券私募业强基固本、提档升级,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表示,阳光化解决了客户与管理人之间道德信任和道德风险问题,促使私募行业后来的蓬勃发展。过去几年,私募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遇到过一些阶段性问题,但在加强监管后发展势头已明显改观。
2014年底,全国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4955家、管理规模1.49万亿人民币,而到2021年底,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4610家,管理规模20.27万亿,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5%,是大资管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股力量。其中,证券私募9000余家,管理规模一度突破6万亿大关。
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指出,随着私募行业监管和法规的持续完善,很多以前的行业乱象都已经消失殆尽,清退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。对投资者来说,完善的监管是为投资者“守好钱袋子”的基础,同时有助于行业存优去劣,为投资者更好地甄别优秀的管理人。
投资理念策略健全优化
投资是一场修行,贵在明心见性。回顾证券私募业过去十年的发展史,无论是投资理念还是投资策略,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。
其中有两大“现象级”变化令人印象深刻。首先,证券私募的投资理念从早期的注重技术分析、短期博弈,转向践行长期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主流,这在股票私募里表现最为突出。
2015年可以说是行业理念转变的重要分水岭。在当年的股市周期性波动中,一批靠炒热点、炒消息起家的私募最终被市场惩罚,引发全行业思考。与此同时,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走上前台,证券私募业开始大力加强投研能力建设。
2017年以来,证券私募业在践行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日趋凸显,并通过A股市场投资发现并赋能优秀企业及企业家,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通过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,一批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的私募管理人取得了不俗业绩,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收益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国内百亿私募数量扩容至104家,其中高毅资产、景林资产、淡水泉投资等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千亿,这些头部私募都是长期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理念的践行者。
其次,证券私募还成了资管圈内策略产品创新的桥头堡,各类新策略日渐丰富,不断满足投资人多样化的配置需求。而这与量化私募的异军突起紧密相关。
中国量化私募自2010年前后起步,至2021年,合计管理规模突破万亿,迈上新台阶。2012~2015年间,一系列创新策略在中国集中涌现,市场中性、宏观对冲、股票多空等各类量化策略百花齐放,背后正是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。2015年之后,指数增强、多因子模型量化选股等策略多点开花,证券私募业的投资策略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九坤投资CEO王琛表示,量化从业者们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和探索,将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前沿的算法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投资中,并通过可追溯的长期表现,使其从小众类别逐步成为了被广泛认知的投资策略之一。
量化投资一方面丰富了私募行业的策略类型,另一方面也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,助力价值发现。在明汯投资创始人裘慧明看来,2010年以来,中国量化私募一直在“曲折中前进、螺旋式上升”发展。相对于量化投资在欧美已走过将近半个世纪,中国量化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未来行业不断稳健前行离不开行业的自律,更离不开监管适度的呵护。
资管人才高地加速形成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证券私募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。过去十年间,中国证券私募业已加速形成资管人才高地,成为全球顶尖资管人才的优先选择。
2014~2015年以及2020年至今,证券私募业又掀起两轮“公奔私”浪潮。王亚伟、王晓明、胡建平等公募大佬在2014~2015年间加入私募业,而过去一年多来,林鹏、董承非、周应波等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奔私,这些资管届领军人物的加盟对证券私募业发展形成了引领示范效应。与此同时,国内量化私募的蓬勃发展,又吸引沉淀了一批顶尖海归人才和金融科技专家。
根据朝阳永续联合华泰证券等机构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量化私募白皮书》的相关数据,私募行业高端人才聚集的现象,特别是在量化私募行业非常显著,这些高端人才的汇入,对于推动私募基金业绩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。中国量化私募从业者教育背景侦查统计显示,博士学历占比11%,硕士学历占比65%。
原标题:【十年不寻常 证券私募业成为财富管理“新势力”】 内容摘要:私募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沈宁许孝如 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社会财富显著增长,居民理财需求日益提升,证券私募业随之不断发展壮大。十年磨一剑,改革促发展,过往十年间,证券私募业与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140133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